- 相關推薦
閱讀理解解題步驟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閱讀理解解題步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理解解題步驟1
一是通讀。所謂“通讀”,是指把試卷給出的文字資料,從頭到尾快速閱讀一遍。
二是精讀。這是指在通讀的基礎上,有選擇、有重點地閱讀資料,找出解答試題的某些線索。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幾點小步驟來操作:
第一步,在精讀之前,先認真看一下各道試題的內容,以便在精讀時有針對性地在資料中查找相關線索;
第二步,精讀第一遍,主要查找第一道題(多為概括內容要點)的素材和線索。概括要點的基本方法除“段意——層意——中心”的“三段式”(已另文闡述)外,還有一種簡捷可用的方法。這就是“關鍵詞提示法”。這種方法的主要內容,是在精讀時,注意一些敏感的詞匯的提示,如“狀況”、“情況”、“態勢”、“特點”、“實質”、“前景”、“據某媒體報道”、“某領導指出”、“據數字顯示”,等等。這些詞匯后面緊接著的內容,即是對詞匯內容的展開和說明,即我們所要找到的對資料要點的表述。
第三步,精讀第二遍,主要查找資料提出的主要問題或某個具體問題產生的原因方面的線索。在查找時,重點放在“主要問題”產生的原因還是“具體問題”產生的原因,應視試題要求而定。在閱讀時,要注意“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關鍵詞,這些詞后面的內容,一般即是“原因”的內容所在。
第四步,精讀第三遍。主要查找資料中解決主要問題所提出的有關對策的線索。這些“對策”的內容,一般集中在某一段落中闡述,在其他段落中有零星內容。在查找“對策”是,要注意“措施”、“辦法”、“作法”、“方針政策”、“必須……”、“要……”、“將……”,等詞匯后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可能就是對“對策”具體內容的證明。
第五步,按“要點”、“原因”、“對策”順序先后,分別對這三方面提煉出的素材和線索進行歸類和梳理,使之條理化;然后,在此基礎上,分別對以上三方面的內容,加以聯想和發揮,以補充資料給定素材內容的不足。其實,“要點”、“原因”、“對策”三方面的內容,即是試題的主要要求:“要點”往往是第一題的要求;“原因”是第二題的內容(現在經常單獨出題考查“原因”);而第三題的文章寫作,往往離不開“原因”和“對策”兩個重要內容。就目前考試情況來說,不論試題如何出,其答案往往離不開“要點”、“原因”、“對策”這三大方面。如果有的試題提出新的答題要求,那么,應根據具體試題的要求,在精讀時從資料中找出新的答題素材和線索。
閱讀理解解題步驟2
一、要點滿足法。解答主觀性閱讀題,首先要看清該題的分值。
一般說來,超過2分的題,其答案往往有兩個以上的分值對應點,答案起碼有兩個詞語或詞組或句子。
中高考閱卷評分都是按概括的要點來評分的,要力爭涵蓋全部要點而沒有遺漏。
二、沙里淘金法。出題人是“依文設題”,答題也要“依文解題”。
解題時就應在指定的段落中篩選信息,進行“沙里淘金”,即排除多余的無用的信息,“淘”出有用信息的語句。
注意:只要無明文規定,答題時要盡可能利用或摘錄原文中的詞語和句子作答。
三、組裝焊接法。有的綜合題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幾段文字中,很難找出現成的原話,這就需要根據題意要求,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據需要對原話或原文中的某些詞語加以改造、組合、壓縮、變換,重新進行“組裝焊接”,作恰當規范的表述就可以了。
如何提取文中信息?
一般說,簡答題不會有現成的原句可以作為答案的,答題的信息分散在作品的有關段落,所以就要我們對信息進行“整合”。
“整合”是現代社會一種相當常見的信息加工、處理方式,是對信息進行提取、整理、概括和重組的過程。下面有幾種方法作參考:
1、答題所需的有效信息分散和鑲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信息定位,即把題干設置的問題定位在文章的某些段落,然后再作信息提取。
這種方法可以稱為定位提取。
2、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必要的剝離整理,把信息轉化為合適的答案。
剝離就是剝落和分離,其實就是一種信息的再度“提取”,目的在于將有用信息跟黏附著的非信息詞語分離;而整理則是對已經脫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信息作初步的調整和理順,主要表現為信息的數量確定、主次移位和順序排列等。
這種方法可以稱為剝離整理
3、按照命題的意圖和語言的特點對信息重新配置,通過概括、添加、轉化和潤色等,使之明確、通暢、簡潔和規范、即是重組優化
四、答案中的用語要盡量采用語文專業的術語和習慣說法;答案中的說法要符合文章的寫作時代或時下的流行說法。
這可以稱為隨俗順時法,比如:
結構方面的作用可以使用:承上啟下、過渡自然、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內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可用規范詞:強化、深化、升華、畫龍點睛……
情節方面的作用常用詞:懸念、鋪墊、反差……
修辭方面的作用一般使用:反襯、對比、夸張、生動形象……
寫作手法方面的作用表述常用:欲揚先抑、欲擒故縱、象征、虛實結合、寓褒于貶……
五、整體閱讀后,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條件,將思路放開,做到瞻前顧后,認真尋求照應,以便迅速而準確地解答題目、可以稱為“順藤摸瓜法”
六、解答簡答題時要充分利用本題題干信息,充分利用他題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現的小問題還可以為解答后邊出現的大問題提供答案基礎或思考線索,甚至有時小問題本身就是后邊大問題所求答案的一部分、這可以稱為他山之石法
七、答案用語要規范化,要盡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語病;同時,只要字數允許,在語意要準、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盡量多答點,即能用詞組作答的不用詞,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詞組。
因為既然不超字數,文字答得多點,要點往往能接近完備,否則,可能會丟東忘西,遺落要點,造成失分。
閱讀理解解題步驟3
在小學語文考試閱讀題中,基本可分為以下幾種題型: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于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于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后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并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于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后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xx故事,歌頌(贊美)了xx,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揭示了xx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夸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么作用?”。
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文中某句話有什么含義?或告訴我們什么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并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7、比較閱讀理解。
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于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閱讀理解解題步驟4
1、做高中語文閱讀題首先找要素。
閱讀敘事性散文,必須掌握記敘的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變性質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對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對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準。
2、其次做高中語文閱讀題要理順序。
敘事散文以敘述和描寫為基本表達方式,閱讀時,應注意研究記敘的順序(順敘、插敘、倒敘),研究文章怎樣過渡和照應,如何開頭和結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線索。
線索是情節發展的脈絡,線索的作用在于聯系事件和場面,貫串情節。一篇文章以什么為線索,是由文章的中心決定的。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總之,凡能貫串繁多材料,體現材料間內在聯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動的,都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線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內容、結構以及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讀起來整體感更強。
4、品情感。
抒情散文著重表現的生活感受,喜怒哀樂都包含在字里行間。抒情散文常常抒寫的感情歷程,表達心靈之聲,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時首先要把握住的感情脈搏。即使是敘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寫的人物大多是所接觸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關、患難與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寫、事件的記敘中融注深切而獨特的情感。
5、析哲理。
高中語文閱讀散文的抒情,總是在敘事、詠物的基礎上進行,常說的見物思情就是這個道理。在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往往是對生活的高度認識,即思想的升華。它傳達著的心聲,給人以啟迪,仔細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閱讀時,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通過關鍵詞句(段)去體味所寄寓的道理。在抒情的語文閱讀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隱含在以下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結束語;
③神話、傳說、典故的類比
④象征
⑤“物”的形象
散文的閱讀方法其實是很多的,只要適合自己的,就一定是好的。
【閱讀理解解題步驟】相關文章:
語文閱讀理解題09-21
閱讀理解題:梨園12-09
秋天的懷念閱讀理解題11-07
關于天氣變化的閱讀理解題12-01
語文閱讀理解題泥土的聲音01-15
《可愛的小松鼠》閱讀理解題10-26
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及方法03-08
經典閱讀理解題目《三峽》12-24
哪里有《淡竹》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