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蕭何的典故
典故,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下面小編為您整理關于蕭何的典故,希望能幫到您!
蕭何是西漢丞相,也是被劉邦評為第一功的人,劉邦在奪取了天下之后,有一次大宴群臣,就問大臣們:你們知道我為什么能夠打敗西楚霸王項羽而當上皇帝嗎?眾位大臣紛紛說是因為陛下是天定的天子,能力超群之類的奉承話,可是劉邦自己卻說:你們都說錯了,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是遠遠比不上子房的;而穩定國家,安撫黎民百姓,為我們前線的戰士送來軍糧,我是遠遠沒有蕭何厲害的;上戰場指揮百萬大軍,用兵如神,每戰必勝,我是遠遠不如韓信的。我的手下正是因為有這三個人的輔佐,才能取得這個天下。而項羽明明只有一個亞父范增卻不重用范增,所以最后才會被我打敗。從劉邦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蕭何的信任和器重。
那么關于俗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么意思?這句話的背后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一件事成功了是因為蕭何的功勞,一件事失敗了也是因為蕭何這個人的'失敗,表達了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因為這一個人。
成也蕭何指的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在劉邦面前大力舉薦韓信,最后韓信終于得到劉邦的重用,成為了漢初三杰之一。當年韓信只是一個窮困的平民,可是他什么工作也沒有,一窮二白。他很有忍耐力,別人嘲笑韓信不務正業,游手好閑,讓韓信從胯下鉆過去,否則就拿出劍來比試比試。結果韓信一言不發的就趴在地上,緩緩的從那人的胯下鉆過去了。這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傷自尊的事情啊!可是蕭何就像是沒事人一樣,一點也沒覺得有什么。雖然他不干活,但是卻在母親死后,想給母親找一塊風水寶地,甚至還妄言最好能有萬戶那么大的地。有人看他可憐,給他口飯吃,但是時間一久就煩韓信這種牛皮膏,不給他飯吃了。
韓信在項梁起義的時候投奔了項梁,后來項梁戰死,韓信又在項羽手下做事。但是項羽是武將,他有自己的作戰風格,聽不進去韓信的建議。而且韓信在楚營當的只是一個小的官職,能力也得不到賞識和重用。于是他趁著很多諸侯王被項羽打得逃跑的時候,自己也逃跑了。分析了當今天下的形勢之后,韓信來到了漢營劉邦的身邊,可是劉邦和項羽一樣輕視了韓信,只讓他做一個小官。韓信郁悶,怎么老是這樣呢?于是在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也有許多的漢營的將軍先后逃走,韓信也趁著混亂逃走了。
這時就有人來稟告劉邦的助手蕭何,說您讓我關注的人韓信逃跑了,蕭何正在寫東西向劉邦匯報,結果筆一扔,沒來得及通知劉邦就趕去追韓信。原來蕭何私底下和韓信聊過,他為韓信的作戰能力和戰略思想深深折服,知道這是一位人才,也向劉邦舉薦過,但是劉邦沒有聽進去。這次韓信跑了,他一定要追回來才行。在一顆樹下,蕭何看到了休息的韓信,勸說韓信隨自己回去。許諾韓信,說這次如果劉邦還不重用你,你想什么時候走就什么時候走。回到漢營,劉邦問罪蕭何說:你為什么逃跑?蕭何回答:我沒有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然后劉邦又問,追的誰?蕭何說是韓信,劉邦不信,說:那么多人都跑了,你不去追,卻偏偏追一個韓信!蕭何說,如果漢王想要一直待在這蜀地,那么就不需要韓信,但是如果您想要爭奪天下,韓信就不能缺少。于是劉邦妥協,愿意封韓信為大將軍,從此韓信就成為了劉邦的戰略助手,幫助劉邦平定天下,甚至消滅了項羽。
敗也蕭何指的是齊王韓信是漢朝的異姓王,劉邦為了鞏固皇權要打壓這些異姓王。趁著劉邦不在朝中的日子,呂后和蕭何合謀,在長樂宮殺了韓信,給韓信安上了一個而謀反的罪名。韓信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因為蕭何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