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作品,選自《周敦頤集》,是一篇議論散文。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盛愛 一作:甚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芙蕖贊》譯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樣,請讓我詳細地敘說它。
各種花正當時(惹人注目)的時候,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人們經過它也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葉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因此,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閑情逸致與情趣。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便相繼開放了,從夏天一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自挺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時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么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于觀賞,沒有哪部分哪一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實質而不占有五谷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們的短處。種植的利益難道有比它還大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