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七年級語文課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范例嗎?
回答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了解當時作者的創作背景,體會作者內心獨白式的創作手法,領會作者大量運用鋪排的描述。
2、方法過程目標:
品味文中的關鍵意象和關鍵語句,通過課文語言的品味,喚起學生的共鳴。
3、情感目標:
通過課文的朗讀,培養學生對土地的熱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的共鳴。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領會文意。聯系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了解呼告的寫作手法。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家鄉,發奮圖強的美好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了解呼告的寫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具】
小黑板或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啟發談話法。
【教學流程】
一、課文導入
1、幾個世紀以來,那些當年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破產的中國農民,漂流到海外去謀生的當兒,身上就常常揣著一撮家鄉的泥土。當時離鄉別井的人們,都習慣在遠行之前,從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邊。他們把這撮泥土叫做“鄉井土”。直到現在,海外華僑的床頭箱里,還有人藏著這樣的鄉井土!,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們多少豐富深厚的感情!現在我們就來聽一首歌曲。
播放《松花江上》,聽后談體會。
今天,我們也要學習的一段被迫離開自己深愛的土地后的誓言,(介紹作者創作的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著有長篇小說《曹雪芹》和《科爾沁旗草原》,成為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作家之一。
2、聽錄音朗讀后果注音:
熾痛()泛濫()嗥鳴()怪誕()
亙古()讕語()蕻()
漢字:
gǎo頭() 默 qì() 污 huì() 蚱 měng()
斑 lán() 田 lǒng()
解詞:熾痛泛濫讕語怪誕亙古默契污穢
二、整體感知
1、(解題)怎樣理解課文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
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2、面對土地,作者發出了哪些誓言?
(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我必須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板書)
3、到底是什么東西催促著作者一定要回到那個日思夜想的地方──故鄉?
從作者心底里有一種聲音在呼喚著。
(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有感情的朗讀)
4、從作者的成長經歷來講,那片土地對于他來講是那樣的熟悉。
(請同學們來講講看作者眼中的那片土地是怎樣的一片土地)
5、作者在這段話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 作者用了大量的詞語形容東北地區的種種事物,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能夠引起你豐富的聯想?(可以拓展地理方面的知識)你還了解哪些東北地區的風情?
教師小結:
⑴本段在列舉東北景物時選擇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
⑵本段在形容景物、物產時用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詞。
⑶本段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感情表達更充沛,使景物描繪更形象、生動。
⑷文章從聽覺、視覺、嗅覺等多角度來描繪東北景物、物產,給人以耐人尋味的感覺。
⑸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思鄉之情,感情舒緩,境界優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語句,聯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這些句子。
6、讓學生將劃出的語句反復品讀加以揣摩,以加深對作者感情的理解。
參考例子如下:
⑴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泛濫”一詞是貶義褒用,這里是無法操縱與控制的意思,表達了作者無法控制的思鄉之情。
⑵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深切的愛,渴望回到故鄉去的迫切心情。
⑶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這聲音便是從那里來的。
表達了作者與故鄉密不可分的親密之情,須臾不可分割。
⑷這時我起來……乃是我的家鄉。
表達了作者對解放故鄉的堅定信念與決心。
⑸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表達了作者解放故鄉的堅定信念,及甘愿為故鄉解放而奉獻一切的決心。
⑹在故鄉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在句中沒有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語句,因為埋藏只用于已經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壟間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壟上,散發著迷人的光澤。而今,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昔日的歡笑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確實“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作者的歡樂只屬于失去的故園。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誰埋藏了我們的歡笑,誰奪去了我們的“田壟”,我們就要埋藏他們!讓埋藏我們歡笑的田壟成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這正是作者發出錚錚誓言的原因之一。
文中還有很多,學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7、談談學過本文后你有何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同學們談得都很好,希望同學們在學過這篇文章后真正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們沿著前輩們奮斗過的足跡發奮圖強,用生命來熱愛我們的家鄉,用生命來捍衛我們的祖國。
三、知識小結與拓展
1、作者端木蕻良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了自己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之情,家鄉永遠是一個人靈寄宿之地,那么請你用一句五言古詩概括家鄉在一個人生命旅途中的無可替代。
生答,答案可能不一,意思對即可
教師小結:月是故鄉明。
2、擴展閱讀: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詩文中,月亮總有什么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后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原來山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里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系。像蘇東坡說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小葦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后,我在坑邊的場院里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后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里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么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么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里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后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歐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他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住的朗潤園勝地。夸大一點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前幾年,我從廬山休養回來,一個同在廬山休養的老朋友來看我。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的好地方,還到廬山去干嘛呢!”可見朗潤園給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誰來到這里,難道還能不顧而樂之嗎?
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見月思鄉,已經成為我經常的經歷。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
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
〖思考題〗
1、《土地的誓言》和《月是故鄉明》兩篇文章都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激
,以富有力度與濃度的情感打動人心,而《月是故鄉明》是用怎樣的寫法打動你的?
2、作者在傾訴思鄉、戀鄉之情時,將其化為一種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即“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你如何理解這兩句話。
3、文中最使你愛感染的是哪一段?為什么?
4、“月”作為作者思鄉之情的依托,貫穿全文。請寫出兩句借月抒懷的詩句。
5、作者描寫了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所見到的月亮,形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滲透了濃濃的情感。請你寫一段描寫月的文字。
〖參考答案〗
1、《月是故鄉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筆調向我們展現了故鄉那溫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話般美妙的童年,給人一種親切的感受,使我們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鄉之情。(意思對即可)
2、思鄉之情是苦的,但是故鄉生活的甜美卻讓人無限回味,感受無窮的幸福。
3、能夠用優美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即可。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
5、意境優美,情感充沛即可。
四、作業
1、學唱歌曲《松花江上》。
2、“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摘錄文中精彩的段落和語句在積累本上。
擴展資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在熏陶感染中讓學生感受舊中國的苦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2、難點:
體會文中幾個詞語的確切含義。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背景資料(任選一個以上),參考題目如下:
1、“九一八”事變。
2、抗日戰爭。
3、日寇在中國的暴行。(敘述一則事例)
4、中國軍民英勇、頑強抗日的故事。
5、東北抗聯。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創設特定氣氛。
2、學生交流查找的有關背景資料。
二、朗讀課文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體會文中充沛的感情。
2、學生反復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充分領會本文所蘊涵的情感。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找出文中寫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動你的句子,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如:
⑴“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這句運用擬人手法,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直接對著土地傾訴了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打動了人心。
⑵“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東北那特有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讓人浮想聯翩。
⑶“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印下我無數的腳印。在那田壟里……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運用排比,形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強調了我與土地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
等等。
2、學生討論:
⑴如何理解本文標題——土地的誓言。
⑵“我常常感覺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中的“泛濫”與“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中“埋葬”這兩個詞語的確切含義。
分組討論后,每組推舉一名同學回答。
3、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決。
四、體驗反思
1、聯系實際,說說如何與侵略者作斗爭。
2、通過本課學習,你感悟到了什么?(內容、寫法等)
五、延伸閱讀
閱讀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與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作比較,看看兩首詩表達的感情、表達方式等方面有什么異同。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11月17日。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體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通過品味欣賞優美的描寫激情的語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3、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4、通過散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通過品味欣賞優美的描寫激情的語言理清思路。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預習課文,查字典注音識記,會寫生字詞,選三個以上的詞語在課本上寫一段話,內容自定,同學間互相訂正欣賞。
⑵搜集關于祖國故鄉土地等方面的歌、詩、散文資料。
⑶翻看中國歷史了解我國東北的物產及淪陷的年代、范圍等情況。作閱讀筆記。
2、教師:
⑴查閱史料將相關資料提供給學生。
⑵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與體驗
1、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翻看《中國歷史填充圖冊》,分析通遼市在一九三一年的歸屬。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拉近與作者的距離)
師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我們通遼市歸吉林省管轄,一九三一年日本關東軍攻炸沈陽,不到半年侵占東北三省,我們通遼市也包括在內。當我們的先輩們背井離鄉,離開故土家園十年的時候。試想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離開自己的故土的?又是如何強烈的渴望回到家園?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我們的先輩當時的心境,隨作家端木蕻良一起面對家園,抒發對《土地的誓言》
(板書課題)
2、教師簡介作者,檢查預習
3、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按要求聽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
要求:
⑴感受文中作者所蘊涵的情感
⑵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⑶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
4、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懷念、贊美、憂傷、憤怒等)
5、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
(要求: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剛才自己所體悟的情感)
二、自主研讀、合作探究
1、四人一小組,結合課文內容及所了解的東北信息,交流東北印象(包括歷史與物產)
2、教師拋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與熱情:(出示投影片)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深情的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那些手段(技巧),把自己對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3、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師生共同解決自學疑問,明確:
問題一: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他召喚我回去。
……
(小組四個人討論匯報,輪流有感情的朗讀句子,類似句子用換字比較法進行賞析理解,體會詞語的表現作用)
小結討論內容:理解散文首先掌握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更換詞語就不能準確表達情感
問題二:
⑴運用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⑵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沖擊力。
(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
⑶人稱的恰當運用。
(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越趨激蕩,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小結討論內容:理解散文還要明確作者表達感情的技巧,了解他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
三、欣賞發揮 拓展延伸
1、欣賞體味:再次朗讀排比、比喻修辭(“當我躺在土地上……怪誕的狂風“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運用朗讀的技巧傳達自己對課文情感的把握。
師述:我們已經看到東北黑土地優美的景色、豐富的物產,領略豐收的喜悅心情。請在自己的頭腦中想象當年我們這片故土的美景,再想象日本侵略軍在這片土地上的燒殺搶掠惡劣行徑,我們仿佛看到家鄉的鄉親們那痛苦的表情,哀怨的眼神,我們就會深刻的體味作者當時的情感。
(懷念贊美憂傷憤怒)
學生自由發言體會。
2、發揮聯想:
教師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那么美麗的故鄉被日本侵略軍無情的踐踏,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的人們發出強烈的呼號:我們要回故鄉,保衛故鄉,在這里我們向土地發出誓言:“為了她,我寧愿付出一切……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引導學生合唱《黃河大合唱》,將自己搜集的歌詞、詩歌、散文,有感情的朗誦出來,烘托氣氛。
3、創新寫作:
教師啟發學生根據以上的品味進行聯想:發掘我們奈曼旗的物產資源,想象本地區的優美景色。討論,與同學交流發言后,鼓勵學生對家鄉進行描寫贊美。可試唱《奈曼旗旗歌》。
提示:(師出示投影片)
⑴題目自擬。
⑵范圍可在內蒙古自治區內。
⑶可仿寫(本文、歌詞、詩、散文等),抒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⑷語言簡潔生動流暢。
4、品味鑒賞:
寫后修改朗讀自己的作品,師生鑒賞評論。
四、反思總結
1、反思學習本課過程中自己的情感體驗。
2、總結自己寫作體會。
五、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從欣賞景物、體會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過描寫東北大地豐富的物產,美麗的景色,回憶自己在那土地上發生的美好往事,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懷念、眷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在我們這片灑滿熱血的土地上,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建設最美好的家園。
六、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寫一首同名詩歌──《土地的誓言》,抒發自己對土地的感情。
寫一篇短文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他的情感。字數不限。
(寫過的可進行修改)
【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回憶東北大地:對故鄉的熱愛、懷念、眷戀之情
豐富的物產優美的景色
傾訴回到母親(故鄉)的身邊,為她而戰斗而犧牲
春的清秀秋的喜悅
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