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爛紙的老頭
汪曾祺
烤肉劉早就不賣烤肉了,不過虎坊橋一帶的人都還叫它烤肉劉。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館子,地方不小,東西實惠,賣大鍋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較貴一點是黃燜羊肉,也就是塊兒來錢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臉盆端出來,倒在幾個深深的鐵罐里,下面用微火煨著,倒總是溫和的。有時也賣小勺炒菜:大蔥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飯、饅頭、芝麻燒餅、羅絲轉;賣面條,澆炸醬、澆鹵。夏天賣麻醬面。賣餡兒餅。烙餅的爐緊貼著門臉兒,一進門就聽到餅鐺里的油吱吱喳喳地響,餅香撲鼻,很誘人。
烤肉劉的買賣不錯,一到飯口,尤其是中午,人總是滿的。附近有幾個小工廠,廠里沒有食堂,烤肉劉就是他們的食堂。工人們都在壯年,能吃,餡餅至少得來五個(半斤),一瓶啤酒,二兩白的。女工們則多半是拿一個飯盒來,買餡餅,或炒豆腐、花卷,帶到車間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職工,不愛吃家里的飯,愛上烤肉劉來吃“野食”,愛吃什么要點兒什么。有一個文質彬彬的主兒,原來當會計,他每天都到烤肉劉這兒來。他和家里人說定,每天兩塊錢的“挑費”都扔在這兒。有一個煤站的副經理,現在也還參加勞動,手指甲縫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劉吃了十來年了。他來了,沒座位,服務員即刻從后面把他們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張來,把他安排在一個旮旯里。有炮肉,他總是來一盤炮肉,仨燒餅,二兩酒。給他炮的這一盤肉,夠別人的兩盤,因為烤肉劉指著他保證用煤。這些,都是老主顧。還有一些流動客人,有東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莊的。大包小包,五顏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開懷喂奶。
有一個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兩餐,都在這里。這條街上的人都認識他,是個撿爛紙的。他穿得很破爛,總是一件油乎乎的爛棉襖,腰里系一根爛麻繩,沒有襯衣。臉上說不清是什么顏色,好像是淺黃的。說不清有多大歲數,六十幾?七十幾?一嘴牙七長八短,殘缺不全。你吃點兒軟和的花卷、面條,不好么?不,他總是要三個燒餅,歪著腦袋努力地啃噬。燒餅吃完,站起身子,找一個別人用過的碗,自言自語(他可不在乎這個):“跟他們尋一口面湯。”喝了面湯:“回見。”沒人理他,因為不知道他是向誰說的。
一天,他和幾個小伙子一桌,一個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聲說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說 誰哪?”小伙子沒有理他,他放下燒餅,跑到店堂當間:“出來!出來!”這是要打架。北京人過去打架,都到當街去打,不在店鋪里打,免得損壞人家的東西攪了人家的買賣。“出來!出來!”是叫陣,沒人勸。壓根兒就沒人注意他。打架?這么個糟老頭子?這老頭可真是糟,從里糟到外。這幾個小伙子,隨便哪一個,出去一拳準把他揍趴下。小伙子們看看他,不理他。
這么個糟老頭子想打架,是真的嗎?他會打架嗎?年輕的時候打過架嗎?看樣子,他沒打過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這是干什么?虛張聲勢?也說不上,無聲勢可言。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沒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沒吃完的燒餅很費勁地啃完了。情緒已經平復下來——本來也沒有多大情緒。“跟他們尋口湯去。”喝了兩口面湯:“回見!”
有幾天沒看見撿爛紙的老頭了,聽煤站的副經理說,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發現了八千多塊錢,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齊。
他攢下這些錢干什么?
11.概括第三段所描寫人物的形象特點。
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過虛擬的旁觀者來評說老頭的行為,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13.賞析文中劃橫線部分。
14.本文開頭兩段不避其繁,結尾兩段不避其簡,作者為什么做這樣的結構安排?
15.你認為作者刻畫“撿爛紙的老頭”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答 案】
11.(2分)①老丑;②邋遢;③怪異
12.(4分)
①表現了其他顧客對“老頭”的驚訝、懷疑和鄙夷的情感態度。
②把讀者引入情境,增強現場感、真實感。
13.(4分)
①運用神態、動作和語言等多種描寫手法,揭示了“老頭”從慍怒失意到自我寬慰的情緒變化,描寫細膩生動,富有戲劇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結局;“老頭“的行為、情緒、言語恢復故態,與之前的叫陣形成對照,也與前文的慣常言行呼應,強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4.(5分)
①開頭以繁筆設置故事場景,營造出濃厚的市井氛圍,為“老頭“ 的出場作了鋪墊。
②結尾交代“老頭“死后留下巨款的情節,以簡筆收束全文,留下懸念與想象空間。
③開頭與結尾繁簡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規寫法;繁筆舒緩,簡筆急促,結構奇峻峭拔,令人驚奇。[來源:Zxxk.Com]
15.(5分)
①作者刻畫這個“老頭”,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賤、遭人輕視的小人物,也有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和自己的尊嚴。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關懷,互換人們關注那些處于生活底層和社會邊緣的小人物,給予他們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聯,從而得出答案。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賞析類題的解答,首先是要準確判斷出所給材料運用的表現手法,然后就是要分析表達效果。做題還要注意,著眼于畫線,還要立足于上下文這個具體的語境。另外,還要注意畫線句子的性質,這樣答題才能不錯不漏。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
試題分析:本題有一定的難度,往往不知從何下手。答題時,還是先搞清楚開頭兩段與結尾兩段所寫的內容,從此出發去考慮二者本身分別有什么好處, 然后再綜合考慮。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5.
試題分析:考慮好這樣幾個問題:“撿爛紙的老頭”的人物形象特點及性格特征是什么;作者對這個“撿爛紙的老頭”的情感傾向是什么;“撿爛紙的老頭”這一人物有什么社會現實意義。回答好這幾個問題,答案也就有了。
【考點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紙上故鄉
鄧琴
故鄉給了我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夢中打探故鄉的消息。
我的家鄉在千里之外的贛南,它的每一寸肌膚都浸潤在紅色文化里, 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間地頭悠悠的歌聲里。它是貧窮的,但它又是富碩的。它沒有飛馳的動車,沒有轟鳴的機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說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潤澤萬物;也不說成片的稻田如一張巨大的地毯靜臥天地間,恩惠萬家;就說梅嶺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絕。
離家多年,到過很多地方,心中始終揮之不去的是家鄉的景象。在秋收的季節里,打谷機工作的聲音,一聲一聲鼓動我的耳膜,提醒著我曾是故鄉的孩子。內心深處的一絲不安也被催生出來,那就是當年因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而離開了家鄉。如今,我雖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繽紛世界里,但我奮斗的每一個腳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卻都被打上了“外鄉人”的烙印。我對故鄉的情感,只能在詩人的詩歌里、鄉土作家的文字里尋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遙遠的記憶,飄過了我最不懂鄉愁的年華,飄過了故鄉的山頭,飄進了書頁里,卻厚重得讓我無法高言闊談。
兒時最熟悉的影像,莫過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樹抽出新葉,新葉從老葉中間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好奇地張望這個美麗的地方。只有我們那群孩子才知道,這個美麗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貧窮。一到周末,我們就跑茶場,學著大人的樣子采茶葉,茶葉一毛錢一斤,動作快的一天能摘個四十斤。四塊錢在當時,可是一筆巨大的收入。在那貧窮的歲月里,茶山無疑給我們蒼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而農人與生俱來的勤儉生活態度,也開始滲透到我們的思想里了。
故鄉給予我們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這也是我們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鄉的原因。我想,窮盡我一生都無法忘記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場景。小時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長大了,一個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著書在曬谷場上守谷子。在那不諳世事的年華里,那樣的日子其實苦不堪言。現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勞累而辛勤的歲月,感謝那片土地,是它們給了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說今天的我,有那么一絲不怕苦的精神,能夠寬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謝那片紅色的土地。
這片土地也是受過苦難的。當年紅軍在這里打游擊,留下數不清的戰斗故事,家鄉從此有了一個革命老區的身份。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人,從小就在紅色文化中接受靈魂的洗禮,接受家鄉文化思想的滋養,也因此對苦難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個童年時期,都在聆聽里面的故事;我的整個少年時期,都在這書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時候,一觸碰到這紙上的故鄉,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再滿足從別人的紙上去想象我的故鄉,不再滿足在扉頁中思念故鄉,而是自己在紙上書寫心中的故鄉。記憶在紙上慢慢鮮活,對故鄉的依戀在紙上漸漸清晰。我這個家鄉人眼中的知識分子,總算也為家鄉留下了點東西。這也算是我對自己十年前離開家鄉心存不安的一種補償吧!
我是棲息在遠方的一只候鳥,常會飛回故鄉去尋找屬于我的'溫暖。
(摘編自《散文選刊》2015年第4期)
12.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故鄉給了“我”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鄉之情。“我”常在 故鄉記憶里尋找慰藉。
B.“我”在外面的世界獲得了一些成就,卻對故鄉充滿著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內心深處的不安。
C.文中寫孩子們學大人們采茶的情景,表現了故鄉雖有貧窮蒼白的一面,也有給生活增 添樂趣的一面。
D.“我”的家鄉是革命老區,經歷過苦難,受過戰爭的洗禮,它豐厚的紅色文化浸潤了這片土地。
E.文章首句和末句遙相呼應,強調故鄉在“我”的文字書寫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題。
13.文中說:“故鄉給予我們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給我們的影響。”“精神層面的影響”包含哪些方面?請簡述。(4分)
答:
14.根據文本,分析標題“紙上故鄉”的含意。(6分)
答:
【答案】
12.BE
13.①勤儉的生活態度,不怕苦的精神,寬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紅色文化的洗禮,家鄉文化思想的滋養,對苦難有著更深的理解。(意思對即可。)
14.①他人關于故鄉的文字創 作,使“我”從中獲得慰藉;②“我”關于故鄉的文字創作,紓解了“我”厚重的鄉愁;③“我”用文字構建的“心中故鄉”,是我對故鄉的回報,也是·我”的精神家園。(意思對即可。)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理解。首先考慮文章前后文與該句的聯系,然后抓住關鍵詞“精神層面”進行分析即可。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能力,和對文章主題的概括能力。理解標題的含義,要聯系全文從文中的內容和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紙上”表明是文字創作,包括他人和自己。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