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回答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解釋,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二、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表達的音樂藝術魅力。
三、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為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課前準備:教學課件、學生搜集資料。
五、教學方法:以讀帶悟、層層深入,實現情境教學。
六、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優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首曲子的背后,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這個故事嗎?
生:想。
師:好。那么我們就趕緊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體會它的蕩氣回腸,耐人尋味。首先,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預設:1.讀正確字音。
師:很好,你將最難讀的弦(xián)字都讀正確了。
2.讀錯誤字音。
師:讀得不錯,但老師要糾正你一個小地方,“弦”字的讀音。
師:那誰能說說,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么?
生:……
師:讀完了課題,你有什么疑惑嗎?
生:伯牙為什么要絕弦呢?
師:哎呀,老師也想問這個問題,我們真是心有靈犀啊!既然大家都有這個疑問,那么我們就一起合作解決它,好嗎?
2.自讀領悟,體會文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讀通、讀準,開始讀吧。
生:讀課文。
師:誰想試試?
預設:1.學生讀的相對流利,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2.學生讀破了句子,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設計意圖:保證學生在初讀時,將句子讀通、讀流利)
師:同學們,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根據老師給出的課文朗讀提示,將文章讀出節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師:有了朗讀提示的幫助,相信這次肯定會比第一遍收獲更多。誰來體會收獲的快樂?點名學生讀。
生:讀課文。
師評:很好。老師喜歡她讀的幾個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古文有屬于它自己的美麗,也就是它的獨特韻味,讓我們放慢節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老師發現呀,同學們讀的越來越有滋味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文章的大致意思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你們可真棒,說說你用了什么方法,將文言文理解的這么快的?
生:結合注釋來理解課文。
師評:真聰明,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是一個好方法。
師:那么我們就用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結合注釋,再讀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讀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劃出來,同桌或前后位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好,開始吧!
生:讀文章,交流感受。
師:好了,老師開始檢查了。說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這句話是說……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四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生1:啊!……
師: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生:真棒啊!……
師:由此可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其他同學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師:是啊!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生:……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情境點,在這里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轉化為情境)
師:出示課件,俞伯牙資料。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眾多,但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他獨自一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大家說,在遇到子期之前,他會缺少贊美嗎?
生:不會。
師:別人可能怎樣贊美他呢?
生:……
師:這種贊美有價值嗎?
生:沒有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會想些什么?
師: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動于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師:此時,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么?拿起筆寫下來。
生:練筆。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啊!
師:真可謂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進了伯牙的內心深處啊!
師:再讀句子,讀出山一樣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懷。
生:讀文章。
師評:天高地闊,古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分明讀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師: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為何有這種體會?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了這些?
(回讀)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同學們,伯牙是著名的宮廷樂師,難道在他的琴聲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嗎?他的琴聲里還有包含些什么?
生:……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一個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聽懂,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伯牙與子期那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觸景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兩人一見如故,相約明年再來相見,然而,伯牙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樂悲情敘述)
(設計意圖)前面極力烘托兩人那飽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這里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讓學生感受這種心里落差,徹徹底底的體會那種失去知音的絕望之情,更加升華了情境)
師:你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么?
生:聽出了思念,悲傷,絕望……
師:于是,伯牙來到子期墓前,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配樂,教師深情朗讀)
師:他轉過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誰能告訴老師,伯牙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體會,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同學們,伯牙可是宮廷樂師啊,他在斷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生:前途,命運……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贊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都在苦苦尋覓知音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知音的難求!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意在烘托情感,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拓展本課所體會的外延。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所以才有這首《高山流水》流傳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聲圖,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擴展資料
【教材簡介】
這一課是文言文,主要講了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融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的感受,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人能成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課文層次清晰,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后寫子期死,伯牙絕弦。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1.談話交流:
同學們,古今中外有許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誰能說一說?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流傳千古,吟誦至今的有關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帶給我們特有的語言魅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準字音,強調“弦”的讀音。
3.解題質疑:
(1)學生通過課前的查資料簡介伯牙,老師做適當的補充:伯牙,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琴師。(可結合參考上的伯牙學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鐘子期。
(2)理解“絕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讀懂環節進一步理解)
(3)質疑:如:伯牙為什么絕弦?絕弦說明什么?
(教學設計的'主線要簡明。課始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樣既檢查了學生課前預習查資料的情況,又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還起到了牽問題而統領全篇的作用)
第二步: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課文,從中發現問題,隨時范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讀通詞句。注意斷句停頓。
2.重點指導朗讀的句子:如課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預習,檢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老師的評價語言要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把預習落實到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第三步:讀懂課文,領會文境
1.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讀課文聯系注釋,試著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交流學習情況,互相補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在學生匯報時,老師相機重點指導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課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請選擇“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長、善于;表示贊嘆。
(2)換位體驗: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贊嘆的?
(3)創設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綿綿細雨等。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
(4)分角色表演:老師當伯牙,學生是子期。(課件出示)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學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細雨。學生:善哉,綿綿兮如()!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炊煙。學生:善哉,()兮像()!
……
最后讓學生連起來說,形成排比句式。再讀領悟文章所描繪的情境。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贊嘆,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是知音呀!
4.探究學習:研究解決開課時提出的問題,初步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1)伯牙為什么絕弦?(借助課件出示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引導學生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
(2)絕弦說明什么?
(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做到細節飽滿才能更好進行語言訓練,進而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凸現了學生學習的層次性過程,使學生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領會到文章所描寫的意境。)
第四步:讀好課文,感悟文情
1.學生練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比賽朗讀:讀出情感。
(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運用比賽的方法讓學生把課文讀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體會到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第五步:背誦課文,領悟寫法
1.指導背誦:課文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后寫子期死,伯牙絕弦。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為千古佳話。邊想象邊背誦。
2.學生練背
3.指名背誦
第六步:拓展文本,升華認識
1.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2.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3.搜集有關的文章進行閱讀,積累有關朋友情意的語句。
【相關鏈接】
《警世通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