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方面看《背影》。
第一,構思巧妙新穎,布局凝練精美。首先,作者把描寫的焦點投放在一個普通而典型的細節——父親的“背影”上。作者開門見山,“我最不能忘記的就是他的背影”,點題的文字把讀者的視線聚焦在“背影”上,留下初次的印跡。接下來,作者由遠及近,層次分明地敘述了祖母的喪事,父親的失業和虧空,父子同行的因由,像戲劇的念白一樣交代了事情的背景,簡潔的敘述中營造出一種濃郁的悲切氣氛,為下文描寫父子送別的情景作好了情感上的鋪墊。文章四次提到“背影”,卻沒有平均著墨,而是濃淡相宜,虛實結合。開頭以“背影”點題。第二次是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這次作者用筆較重,具體細致,實中有虛。第三次是父親離開車站一剎間的“背影”,只淡淡地虛帶一句“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就將父子不忍分離的悲酸悵惘活化了。第四次是結尾處,作者引用父親來信的文字,道出了父親晚年凄涼、無奈和頹唐的心境,淚眼朦朧中似乎看見了父親的“背影”。這是幻覺,更是實情,將全篇的感情提高到極處,卻又將感情的大堤一下子破開。這里“背影”的虛寫與開頭點題“背影”的文字遙相呼應,使得作品結構精致完美。其次,引用父親的信,作者不是放在開頭引起回憶,而是放到結尾,升華主題。真是別具匠心,體現了作者“大道至簡”,“大象無形”的布局功力!
第二,白描手法的運用,簡潔有力,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親復雜的內心世界。作者沒有靜止地描寫父親的背影,而是通過白描的手法,層次分明地進行了立體描寫。作者先描摹父親的形態:身體肥胖,衣著臃腫,走動蹣跚,表現出父親:喪母的悲痛,失業的疲累,戀子的深情,加重了“背影”的厚度。接著,一眼不眨地看到父親一些列的動作。父親步履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探下身”,“穿過鐵道”,“爬上月臺”,“雙手攀著”,“兩腳縮”,“向左微傾”……一連串復雜的動作,這里的背影,只留下最有典型意義的鏡頭,把父親明知自己行動不便,仍堅持為兒子買橘子的愛子深情敘寫了出來,也把“我”的心里變化表現了出來,更是引起了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第三,語言質樸凝練。《背影》用詞樸實,簡潔,口語化。全篇寫實,卻詳略得當,用字惜墨如金。寫父親失業,用“差事也‘交卸’了”、“賦閑”來表達,既得體地照顧了父親的面子,又敘寫了生活的無奈。朋友相約游逛,因心境不佳,“勾留”了一日。“說定”不送我,“再三叮囑”茶房,“甚是仔細”,偏偏“終于”不放心。看似重復的兩句:“躊躇了一會兒”,也是極力地寫父親因為事忙,卻怕“熟識”的茶房相送不“妥帖”,表達了父親此時此刻復雜的心境。父親“忙著”照看行李,“忙著”講價錢,連著兩個“忙著”,表現了父親事無巨細,一顆心全在兒子身上。父親送我上了車,“囑我”,又“囑托”茶房,看似絮絮叨叨,啰啰嗦嗦,卻體現了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切。父親的話全文只有六句,卻話短情長,充分地表達了主題。
第四,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對父親的思念和感恩,作者通篇文字是通過追敘的方式表達的,文中兩次自責:“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用自己的幼稚反襯父親的偉大。“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哎!我不知何時能再能與他相見!”既表達了對父親的憐惜和眷念,又體現了作者對惡劣的社會現狀的強烈不滿!
從表達感情上看。
年輕時,自以為已經長大,體會不出人生的艱難,覺得自己了不起。覺得父親講話不大漂亮,看事情沒有自己深刻,心里暗笑父親的“迂”,明明流淚了,卻趕緊拭干了淚,怕父親看見,關鍵“也怕別人看見”。所有這些現象,也曾經表現在筆者的身上,所以重讀《背景》,不由感嘆作者對人性把握的深刻。作者沒有夸張的語言寫父親怎么關心自己,怎么愛護自己,也沒有長篇累牘地寫自己對父親的感恩和思念,文字儉省到了極點,可作者以真情寫真情,以實事寫實情,結構合理,層層深入就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不到一定的年齡,缺乏人生的歷練,對長輩所作所為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情由衷發,同頻率才能同感受,中年時再讀《背影》,筆者不由得潸然淚下!
總之,《背影》是“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值得我們不斷咀嚼,不斷學習的最美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