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明威的作品有哪些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海明威主要作品:
《印第安人營地》(In Our Time)
《非洲的青山》(Africas castle peak)
《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永別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第五縱隊·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Spain the earth)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不固定的圣節》(A Moveable Feast)
《過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喪鐘為誰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
《危險的夏天》(Dangerous summer)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伊甸園》(The Garden of Eden)
《死在午后》(Death in the afternoon)
《島在灣流中》(Island in the Gulf Stream)
《有錢人和沒錢人》(A Rich man and no money)
《乞力馬扎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一條好漢》(A Man of the World)
30、40年代,他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代表作《老人與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學創作的早期,他寫出了《在我們的時代里》、《春潮》、《沒有女人的男人》和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這一時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淪為愛略特在社會崩潰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時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就是寫戰后一群流落歐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小說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國記者,戰爭毀掉了他的性能力。他愛上了一名英國護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傾心于他,但他們無法結合。
一個美國作家羅伯特·柯恩——一個對生活頗多虛妄與浪漫幻想的人也愛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歡他。這一群歷經滄桑的青年,戰后浪跡歐洲大陸,整日無所事事,聚飲、爭吵或毆斗。戰爭奪取了他們的親人,給他們留下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創傷,他們對戰爭極度厭惡,對公理、傳統價值觀產生了懷疑,對人生感到厭倦、迷惘和懊喪。小說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譴責了戰爭,具有反戰色彩。小說因寫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學流派的代表作。
《永別了,武器》(又譯《戰地春夢》)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為主題,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現的歷史原因,控訴了戰爭毀滅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們的心靈,并使千百萬無辜生因此涂炭。這篇作品顯露了海明威散文風格的基本特色和“現代敘事藝術”。作品故事情節簡單而意境純一,語言樸實無華,句子短小凝練,環境描寫達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寫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 還發表了《法蘭西斯·瑪貝康短暫的幸福》。1932年發表了《午后之死》, 尊奉美國建筑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趨于精煉,縮短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出了“冰山原則”,只表現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實、含蓄、耐人尋味。
1939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 這是一部承前啟后的重要作品。它寫了國際縱隊的志愿人員羅伯特·喬丹為配合一支游擊隊的一次炸橋行動而犧牲的感人故事,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脫了孤獨、迷惘與悲泣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二戰后,海明威創作進入晚期,其代表作為《老人與海》,由于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海明威一生的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以自己的經歷披露了當權者的偽善和現實的殘酷,刻畫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迷惘情緒,作品中洋溢著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探索藝術創作的途徑中使現實主義在開放性的兼容并蓄中獲得了新的光采!
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于1925年出版。40年代出版成名作《太陽照樣升起》,描寫戰后一批流落歐洲的青年的迷惘、彷徨和幻滅感,小說被稱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1927)和《勝者無所得》(193)塑造了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硬漢性格”,確立了他短篇小說大師的地位。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1929),以他在意大利戰場的經歷為背景,描寫一對戀人的幸福被戰爭摧毀的悲劇;《喪鐘為誰而嗚》(1940)以反法西斯主義為主題,描寫一名美國志愿兵在西班牙內戰中的英勇犧牲精神。這兩部反戰小說被譽為現代世界文學名著。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2)描寫一個古巴漁民面對失敗時的頑強拼搏精神,此書獲得普利策獎。其他作品還有《死在午后》(1932)《非洲的青山》(1935)、《有的和沒有的》(1937)《過河入林》(1950)……